2025年9月,加沙地带的局势持续紧张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17日当天,加沙中部地区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,大批巴勒斯坦民众拖家带口向南迁移。这一场景被路透社记者用镜头记录下来:疲惫不堪的平民们或背着行囊,或推着简易推车,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艰难前行。这场被迫的迁徙源于以色列军方对加沙城居民下达的撤离令,让原本就饱受战火摧残的民众生活雪上加霜。
随着冲突持续升级,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:战后加沙该由谁来接管?以色列国内的主流意见倾向于让巴勒斯坦权力机构(PA)主导重建工作,并希望埃及、沙特等温和派国家提供协助。然而,耶路撒冷战略与安全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希勒尔·弗里施对此提出质疑。他指出,PA不仅自身治理能力有限,阿拉伯国家也缺乏实际介入的意愿。
展开剩余73%起初,以色列的设想看似合理,但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诸多隐患。以色列政界和舆论界普遍认为PA是最合适的接管方,但弗里施的研究揭示了残酷的现实:PA连约旦河西岸杰宁这样5.5万人口的小城都治理不好。这个案例极具说服力——PA曾两次应对哈马斯在该地区的威胁都以失败告终。试想,一个连5万人城镇都搞不定的机构,如何能管理好人口超过200万、情况复杂数十倍的加沙地带?
PA面临的两大结构性难题更令人担忧。首先是财政困境:该机构80%以上的预算依赖国际援助,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。接管加沙意味着要承担重建基础设施、维持治安等巨额开支,一旦外援中断,整个管理体系将难以为继。其次是内部矛盾:PA下属的法塔赫与哈马斯积怨已久,2007年哈马斯武力夺取加沙控制权的历史阴影犹在。如今要让PA重返加沙,势必会引发哈马斯的强烈反弹。
更棘手的是安全挑战。哈马斯在加沙经营近二十年,与伊斯兰圣战组织等武装派系盘根错节。PA的安全部队装备落后,情报网络薄弱,此前在杰宁清剿行动中还要依赖以军支援。让其独自应对加沙这个火药桶,无异于让小学生参加博士级考试。
那么以色列寄予厚望的阿拉伯国家态度如何?现实令人失望。2025年3月开罗阿拉伯联盟特别会议的声明就很能说明问题:约旦、埃及等国仅承诺为PA培训警察,对派兵维安只字未提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声明强调安全事务属巴勒斯坦内政,如需外部干预必须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组建国际部队。这看似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,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推脱之词。
深究原因,各国都有难言之隐。埃及正陷入严重经济危机,外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,无力承担加沙重建的巨额账单。沙特和阿联酋深陷也门战场泥潭,与伊朗代理人的消耗战已让两国精疲力竭。8月土耳其主导发表的联合声明更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——通篇谴责以色列,却对哈马斯制造的10·7大屠杀避而不谈,更未提出任何实质性援助计划。这些国家心知肚明:介入加沙不仅无利可图,还可能引火烧身。
弗里施重提的2014年教训尤为深刻。当时国际社会向加沙输送的建材,70%被哈马斯挪用修建地下隧道网络。这些四通八达的地下长城在后
发布于:天津市